前言兴业策略
8月5日晚,央视《攻坚》纪录片播出一个让军迷炸锅的画面:辽宁舰、山东舰组成双航母编队,首次公开"统一之战"的真实打法。
演习模拟得很真实——登陆舰队遭遇美军航母突袭,危急时刻辽宁舰编队火速南下驰援,舰载机升空,轰-6K远程奔袭,火箭军导弹阵地就位。
这套组合拳有多狠?央视用镜头告诉全世界:美军航母要是敢来西太平洋搅局,那就真的别想安全回去了!
作者-盐
央视首次揭秘,这套打法让美军头皮发麻
说起这次央视公开,用"史无前例"形容一点不夸张。
以前解放军航母训练,外界顶多看个热闹,具体怎么打、打谁、在哪打,那都是国家机密。
展开剩余92%这回不一样了,央视直接把"统一之战"的剧本给演了一遍,关键细节一览无余,连美军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最震撼的画面是什么?不是航母甲板上舰载机整齐排列,而是实战化的作战预案。
纪录片里的设定很明确:登陆舰队要在台岛东岸强行登陆。
为什么选东岸?道理其实不复杂。台湾海峡太窄了,不到200公里的距离,对071登陆舰、075攻击舰这些大家伙来说,根本施展不开。
这就像让跑车在胡同里飙车,再好的性能也发挥不出来。真正的舞台在太平洋,那里才是大型两栖舰艇的主场。
更关键的是,台军防务重心全在西边,80%的兵力死守海峡一线,东部基本是"后花园"。
这种布局给了解放军绝佳的机会。从东岸登陆,就像从背后插一刀,台军的防线瞬间就被捅了个窟窿。
但央视这次公开的真正价值,不在于战术细节,而在于战略思维的根本转变。
以前大家都觉得,台海问题就是"隔海相望"的对峙,解放军最多在海峡里转悠转悠。
现在不一样了,航母编队直接杀到西太平洋,这是要跟美军在深海较量的节奏。
从防御思维到进攻思维,从近海作战到远海制衡,这个跨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
国外军事专家看了都说,中国海军这十年的发展速度"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"。
体系作战显真功,美军发现自己成了孤狼
纪录片里最精彩的部分兴业策略,是模拟美军航母偷袭的场景。
设定很现实:登陆舰队脱离了航母掩护,突然遭遇美军航母编队攻击。
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。美军要是真想干涉台海,肯定会选择这种"打了就跑"的战术。
毕竟正面硬刚,美军也没那个胆子。偷袭登陆舰队,破坏统一行动,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。
但央视展示的应对方案,让所有人看到了体系作战的真正威力。
辽宁舰编队接到求援信号后,立即南下支援。舰载机升空夺取制空权,这是第一步。
紧接着,画面中出现了轰-6K轰炸机、空警-500预警机,这说明空军也参与了行动。
最关键的是,火箭军的导弹发射车也出现在镜头里,这意味着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已经就位。
这就是体系作战的精髓: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协同。
反观美军,虽然单舰战力强悍,但在西太平洋却面临"孤军作战"的困境。
最近的基地在琉球群岛,距离台海还有上千公里。关岛基地更远,超过3000公里的距离,救急都来不及。
这就像脱离了WiFi信号的手机,功能再强大也要打折扣。而解放军背靠祖国大陆,就像永远有信号满格的基站支撑。
英国《简氏防务》最新评估认为,中国航母虽然数量不如美军,但在本土周边海域的作战效能已经超过美军。
这个判断不是空穴来风。当你有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、技术力量、后勤保障做支撑时,单一航母的性能差距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纪录片中有句话特别耐人寻味:"只要发现了美军航母踪迹,其生命也将进入倒计时。"
这话听着霸气,但背后的逻辑很清楚:发现即摧毁的作战理念。
十年磨一剑,从被围观到当主角的华丽转身
看到这些画面,不少老军迷都感慨万千。
还记得2016年的那一幕吗?辽宁舰"单刀赴会",面对美军双航母编队的围观,只能保持克制。
那时候的辽宁舰,更像是一个"学生",在"老师"面前小心翼翼地展示自己的能力。
九年过去了,学生变成了老师,被围观的变成了围观者。
这种转变不是偶然的,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。
从乌克兰买回来的"瓦良格"号,到今天的辽宁舰,经历了怎样的蜕变?
那些造船工人,夜以继日地在船坞里忙碌;那些工程师,为了一个技术细节反复论证;那些飞行员,从零开始学习舰载机起降技术。
山东舰的建造更是完全自主,从设计到施工,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制造的进步。
歼-15舰载机从最初的磕磕绊绊,到现在的熟练操作,飞行员们用生命在探索。
更让人振奋的是,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经开始海试,电磁弹射技术直接跨越了蒸汽弹射阶段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中国航母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前沿。
歼-35舰载机即将服役,隐身战机上舰将让中国航母编队的战力再上一个台阶。
国防部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经超过370艘,航母打击群形成了规模化作战能力。
从数量到质量,从单舰到编队,从近海到远洋,这个跨越用了不到20年时间。
台军方面也不得不承认,面对解放军航母编队"压力巨大",防务预算连续三年大幅增加。
但花再多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当对手已经形成体系化优势时,单纯的装备采购只是杯水车薪。
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最近发表评论说,"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速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"。
这种"措手不及",正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。
西太平洋变天了,美国霸权时代正在落幕
央视这次公开,传递的信号远不止军事层面。
这是在告诉全世界:西太平洋的游戏规则要重新制定了。
美国智库最新报告承认,中国双航母编队将"重塑西太平洋力量格局",这个表述分量很重。
什么叫"重塑"?就是推倒重来,之前的平衡彻底被打破。
从1945年开始,美军在西太平洋称王称霸了近80年。
这期间,任何国家的海军都不敢挑战美军在这片海域的权威,更别说正面对抗。
但今天,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。中国航母编队不仅敢于进入西太平洋,还要在那里建立新的秩序。
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报告提到,一旦第一岛链内的基地被压制,美军航母只能后撤到第二岛链甚至更远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存在可能被彻底瓦解。
当然,美军也不会坐以待毙。最近几年,美菲军事合作明显加强,就是想在吕宋岛建立新的支撑点。
但这种"临时抱佛脚"的做法,能赶上中国体系化建设的速度吗?
菲律宾政局动荡,今天答应明天可能就变卦。美军想在那里建立稳固基地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更关键的是时间窗口。预计到2030年,中国将拥有6艘航母,形成"三进三出"的轮换部署能力。
到那时,西太平洋真的要变成"中国的内海"了。
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,2025-2030年是西太平洋军事平衡的"关键窗口期"。
在这个窗口期内,中美两国的军力对比将发生决定性变化。
而台海问题,恰恰是这个变化的核心变量。谁能在台海问题上占据主动,谁就能在西太平洋掌握话语权。
从这个角度看,央视公开双航母编队作战细节,不仅是技术展示,更是战略威慑的重要手段。
它在告诉所有人:中国有信心、有能力在台海问题上取得决定性胜利,任何外部干涉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任何人都无法阻挡。
西太平洋的"美国时代"正在成为历史,"中美平衡时代"已经拉开序幕。
结语
这不仅是海上力量的较量,更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轨迹。当技术积累遇上战略突破,历史的天平开始向东方倾斜。
西太平洋的"美国时代"正在成为过去式,"中美平衡时代"已经开启。未来十年,这片海域的每一次演习,都可能重新洗牌世界格局。
你觉得中国航母编队能否彻底改变游戏规则?台海统一的历史机遇窗口还有多久?
信息来源:兴业策略
发布于:河南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